春分时节,团山寺镇长安村的智能育秧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。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,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培育优质秧苗。
“哗啦啦”的流水线声中,配土、播种、覆土、喷淋等工序一气呵成。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村支书赵文龙站在生产线旁,看着一盘盘秧苗整齐排列在传送带上,脸上挂满了笑容:“以前十几个人忙活一小时才能完成70盘,现在通过育秧工厂,一小时能出600多盘,效率提高了近9倍!”
这座投资新建的智能育秧中心占地2184平方米,通体采用玻璃结构,内部配备了先进的恒温恒湿系统和水肥药一体化喷灌设备。水肥管理员张红正在调试设备,她指着刚发芽的秧苗介绍:“这批秧盘前天刚下种,今天就已见绿,预计10天后就能进行机械化插秧。”
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,智能化育秧优势明显。玻璃温室确保秧苗充分吸收阳光,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,智能系统会自动启动补光和温控设备,确保秧苗健康生长。“再也不用看老天脸色了!”张红笑着说,“现在出苗率更高,生长周期更短,还能有效避免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。”
据了解,该育秧中心单季可满足3000亩稻田的用苗需求,加上原有的钢架育秧大棚,能为长安村及周边地区7000多亩农田提供优质秧苗。“周边好几个村都等着我们的秧苗呢!”赵文龙说,“智能化育秧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。”
作为我市鸭蛙香稻核心示范基地,长安村近年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。2023年建成粮食烘干厂,今年3月智能育秧中心投入使用,目前正在进行自动化水稻播种线、大米加工厂、农产品展示厅和电商直播间的建设,预计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。
为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,村里还先后成立了三家专业合作社:长生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育秧插秧管理,长香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耕种服务,长红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攻稻米烘干加工。通过“一条龙”社会化服务,帮助农户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。
“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,从育秧、种植到加工、销售,我们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产业链全线贯通后,从一粒稻种到包装大米的全流程成本将降低15%,预计带动农户增收超20%。”赵文龙充满信心地说。
在长安村智能育秧中心明亮的玻璃大棚里,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,沐浴在智能调控的温湿度环境中茁壮成长。这些秧苗不仅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希望,更象征着长安村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蓬勃生机。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完善,长安村正走出一条“智能生产+精深加工+品牌营销”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,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(记者:黄新艳;通讯员:汪祖丰;编辑:袁俊峰;责编:段植兰;审核:后雨晴)